我廠的一臺雙色機出現了一種重影,較為特殊,現就其現象、產生原因及排除方法記述下來,供同行參考。
在印刷一批四色彩活時,考慮到工藝要求,先印實地黃和黑。黃版實地面積為530mm×480mm(紙張幅面為560mm x 540mm),黑版僅有一排文字,距叼口 170mm,文字大小約10m㎡,靠外距叼口 300mm處有兩個面積為30m㎡的大黑體字和一條縱向60mm×5mm的黑杠。把黑放在上色組,黃放在下色組。開機印刷時,出現重影故障,其特征是叼口處的一排黑字在距叼口382mm處出現兩排重影,靠外的大字及黑杠在其縱向施梢處出現重影,連續印了約300張,重影位置固定。停機查找原因,印版不存在任何問題。從重影特征分析,也不存在印版未拉緊、橡皮布不緊、滾筒竄動的可能。那會不會是油墨適印性差而引起重影呢?于是攪拌墨斗中的油墨,發現其流動性很強,黏度太小。經詢問操作人員,由于當時天氣寒冷,環境氣溫低于-8℃,車間溫度僅為10℃左右,為改變油墨適性而加入了大量的6號調墨油。由此,初步斷定是油墨引起的重影。清洗墨輥,更換油墨后,情況有所好轉,重影減淡。又把水輥更換后,重影排除,印刷正常。
究其原因,主要是油墨引起重影。油墨中加入了過量的調墨油,流動性增大,黏性降低,這樣油墨在印版上著墨不牢,致使部分油墨經印版轉移給水輥,水輥在給水的同時又對印版進行了二次著墨,從而出現位置固定、印跡雖淡但清晰的重影,且重影與正常印跡的距離為210mm左右,正好約等于水輥周長。
這一實例說明,在寒冷的冬季,尤其是在一些條件較差的膠印車間,溫度較低時,油墨很硬,為了改善其適印性,必須加入適量調墨油,但千萬別加多,因為隨著機器的運轉會產生一定的熱量,能相應地改變油墨的溫度、黏度、流動性等特性。如果加入的調墨油或撤黏劑等輔助劑量過多,會發生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故障,從而影響正常生產進度。
作者:甘肅張掖飛天彩印廠 馬延玉